close

  德國成“中西溝通門戶”
  【環球軍事報道】抵達俄羅斯前,李克強先訪問了德國。“德國之聲”以“中國總理在漢堡結束對德國的訪問”為題說,李克強11日在中歐論壇漢堡峰會上對550名企業界領袖發表演講。他指出,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,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,但運行總體平穩,不會出現有人擔心的“硬著陸”。法新社11日題為“李克強承諾中國將推進創新”的報道稱,李克強周六表示,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進一步開放,發揮人民的創新才幹。中國政府大幅簡政放權,推進市場化改革,推動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。李克強說:“經濟發展不是短跑,而是沒有終點的長跑,要有一定的速度,但更重要的是看耐力和後勁。”
  “漢堡峰會顯示了中國對歐洲的重要性。” 德國《世界報》12日說,漢堡峰會已成為中歐經濟界的大事。中國現在加快改革,這給德國企業,特別是環保等領域企業提供了機遇。中國也加快了對歐洲的投資,去年就有130家歐洲企業被中國收購。法新社稱,漢堡有500家中資企業,每年德國對華貿易有一半通過漢堡完成,去年經漢堡到中國的發貨量相當於270萬個標準集裝箱。德國新聞電視臺稱,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稱贊中國過去30年的崛起是史無前例的,他同時呼籲中國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作用,“經濟實力也意味著政治責任”。
  中德簽署的一系列協議尤其是媒體盤點的重點。德新社11日稱,德中政府磋商會後,兩國簽署新的合作框架協議,其中重點是建立德中雙邊創新合作伙伴關係。兩國簽署30項經濟協議,總額達181億美元。《紐約時報》稱,中德領導人簽署的協議長達52頁,詳細列舉了各個合作的領域。默克爾稱贊與李克強的會晤及達成的協議是兩國“加強合作關係的象徵”。過去三年的政府磋商促使德中雙邊貿易穩步增長,2013年,德國向中國出口產品占其總出口量的6.1%,而2000年這個比例只有1.6%。2013年,兩國貿易總額達到1400億歐元。
  德國全球新聞網12日說,德國目前只與9個國家建立了政府磋商機制,其中就包括中國,德國與美國並沒有正式建立政府磋商機制。德中之間已經有60多個不同級別和主題的對話,政府磋商被雙方視為意義最重大的機制,體現互信,有利於消除意見和利益分歧。英國《金融時報》援引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韓博天的話說:“數百名決策者組成的龐大代表團凸顯中國對中德關係的重視。中國與西方溝通必然需要一個開放的門戶,現在這個門戶就是德國。”
  德國媒體上也有一些刻意強調德中價值觀不同的聲音。“德國之聲”10日一篇評論文章形容德中關係“同床異夢”,並稱德中在一些核心問題上目標完全不同。《南德意志報》稱,東亞天際划過的一道閃電也應該受到柏林的嚴肅對待。香港、鄰國糾紛、異議人士受限等問題以及投資者面臨的法律風險,與中國的密切合作中暗藏著許多風險因子。在許多衝突中,德國到一定時候總是需要選邊站。
  在德國希望與中國擴大合作的迫切願望面前,這種論調顯得頗為格格不入。美國彭博社稱,面對德國出口引擎發動困難,默克爾尋求中國的“補藥”。基民盟議員法克斯說:“我們指望中國來提振出口,這沒什麼奇怪的。”歐亞集團分析師克魯姆穆勒表示:“同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對德國至關重要。默克爾越來越不願在人權問題上指責中國了,這充分說明德國最重視的到底是什麼,那就是確保良好的經貿合作。”德國《新威斯特法倫報》11日評論說,因缺乏對話意願而引發的歐洲危機掀起又一場爭奪中國的競賽。俄羅斯和德國因相互製裁而變得彼此疲弱。北京如今能公開提出這個合理問題:現在是誰依賴誰?
  (原標題:外媒稱德國成中西溝通門戶 同中國友好至關重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03cjop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